「自駕神器」到底能不能用?律師與駕訓教練這樣說

2025-06-11

「自駕神器」到底能不能用?律師與駕訓教練這樣說
最近「自駕神器」、「脫手神器」在網路上超夯,
有人說:「綁個沙包在方向盤,Autopilot 就不會叫你手放方向盤了!」
還有人拍影片示範「解放雙手開國道」,按讚破萬。

但你有想過嗎?
如果真的這麼簡單,為什麼 Tesla、Honda、Toyota 要花大錢設計駕駛監控系統?

為了搞清楚這件事,我們訪問了一位處理過車禍訴訟的交通專業律師,以及一位有 20 年經驗的駕訓班教練,
他們的答案,可能跟你在網路上看到的「神招」很不一樣。

律師說:出事了,你負全責,賣家也可能連帶
「很多車主以為,只要沒被警察抓到,就沒事。」
這位不願具名的律師說:「但萬一發生車禍,關鍵不是『有沒有被抓』,而是『你有沒有盡到駕駛責任』。」

他舉例:

「如果車主用『自駕神器』讓系統誤判,結果前方施工沒閃避,撞上工程車——
保險公司會調行車記錄器、系統日誌,發現你長期未手扶方向盤,
很可能以『未盡注意義務』為由拒賠,甚至追究過失傷害刑責。」 

更現實的是:

「就算你買的『脫手神器』是合法商品,但若商品頁面寫『可騙過 Autopilot』,
販售者也可能被列為共同被告——因為你提供了『危險使用指引』。」 

簡單說:「自駕神器」不是免死金牌,而是風險放大器。

駕訓教練說:輔助駕駛 ≠ 自動駕駛,手永遠要準備接管
「我教了 20 年開車,最怕學生把『輔助』當『自動』。」
這位高雄的駕訓教練苦笑:「Tesla Autopilot、Honda Sensing 這些,都是 Level 2 輔助系統,
意思是:車子可以幫你轉向、跟車,但眼睛和手必須隨時準備接管。」

 

他強調:

「系統設計『手放方向盤警告』,不是為了煩你,
而是因為研究發現:人類從『放空』到『完全反應』,平均要 3–5 秒——
但在國道上,3 秒就衝了 90 公尺!」 

他也提到,很多車主誤解「配重沙包」的作用:

「如果你只是覺得方向盤太輕,想改善手感,那 OK;
但如果你用它來『讓系統以為手在上面』,那就是在跟安全賭博。」 

那「自駕神器」完全不能用嗎?
也不是。
重點在於:用途是什麼?怎麼用?

✅ 合法用途:

長途駕駛改善方向盤飄浮感
老車升級手感
手部復健訓練(在專業指導下)
❌ 高風險用途:

規避 Tesla Autopilot 警告
讓系統誤判「手在方向盤上」
拍攝「無人駕駛」影片炫耀
關鍵差別在於:你是否全程保持對車輛的控制與注意力。

車廠早就防堵了,別跟科技玩貓捉老鼠
更現實的是:新車根本騙不過!
Tesla 從 2021 年起,多數車款已內建駕駛視線監控攝影機,
即使你綁了 10 個沙包,只要眼睛沒看路,系統照樣警告。

Honda、Toyota 也逐步導入類似技術。
與其花錢買「脫手神器」,不如投資在:

一場好睡的午覺(避免疲勞駕駛)
一個防滑方向盤套
或只是提醒自己:「輔助駕駛是幫手,不是駕駛員」
真正的安全,來自清醒的你
「自駕神器」之所以熱賣,反映了一個真相:
很多人真的覺得「輔助駕駛很煩」、「警告太頻繁」。

但與其找漏洞,不如理解設計初衷——
這些系統不是為了限制你,而是為了在你分心時,多拉你一把。

下次再看到「自駕神器」廣告,
先問自己一句:

「我是在追求便利,還是在賭自己的運氣?」 

揪甘心的是——
最可靠的自駕神器,從來就不是某個小道具,
而是你清醒的頭腦、專注的雙眼,和隨時準備接管的雙手。

安全抵達,才是真正的省時省力。

✨ 提醒:任何駕駛輔助配件,都應以「提升專注」為目的,而非規避安全機制。行車安全,始終是駕駛人的責任。 

聯絡我們
  • -
  • ※ 當此商品補貨時會自動通知您
聯絡我們
購物車
您的購物車是空的
  • {{ item.option_sort }}
    {{ item.quantity }}
    {{ item.price }}
    已下架